新华网贵阳10月21日电 贵州省榕江县摆贝村,一个深居月亮山腹地的古老苗寨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曾几何时却因交通闭塞、观念落后而发展缓慢。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罗丽萍的到来与“村超”的持续爆火,这个曾经沉寂的苗寨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图为摆贝村云海。新华网发(黄芳薪 摄)
“摆贝村的优势很明显,有云海美景,有丰富的民族文化,有精湛的蜡染刺绣技艺。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。”从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派驻兴华乡摆贝村任第一书记以来,罗丽萍深入调研村情,摸清底数,借助“村超”爆火的契机,立足于摆贝村的优势资源,充分发挥自身专长,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发展路径。
图为罗丽萍。新华网发(黄芳薪 摄)
“2023年6月初,‘村超’赛事火爆出圈,摆贝村的爷爷也受到广泛讨论,很多人在评论区咨询蜡染围巾、T恤怎么购买。那时候我还在县里参加驻村培训,白天没空,我就晚上给村支书刘正文打电话,建议立即赶制蜡染产品、开通新媒体账号,想办法接住这一波流量。”借着“村超”强大的流量平台,摆贝村通过名人效应带火了当地蜡染、刺绣产业。罗丽萍通过促成村集体公司与多家企业签订研学旅游合作协议,引进知名人士担任“名誉村长”,以及邀请网红大V到村拍摄宣传等方式,为摆贝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“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,摆贝村要吃旅游饭,关键在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习俗。”在罗丽萍的推动下,摆贝村打开了非遗产品销路,非遗文化特色项目和产业蓬勃发展,开办了蜡染刺绣车间,目前吸纳全村稳定就业10人,还带动其余绣娘30多人参与。蜡染、刺绣等非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销往全国各地。“我们的‘村超’周边产品非常畅销,品类也不断扩大。蜡染的衣服、帽子和围巾销量特别好。”
图为摆贝村刺绣车间。新华网发(黄芳薪 摄)
近年来,摆贝苗寨依托贵州“村超”强大的流量平台,凭借着村里丰厚的非遗资源,推出蜡染、刺绣等“摆贝”系列产品,激活了村集体经济,也吸引不少青壮年回乡创业。
“罗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理念、新技术,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潜力。”回乡创业的潘发勇说,“现在我们开办了‘月亮山部落’蜡染作坊,通过新媒体引流,线上线下出售自己的蜡染作品”。作为“村超”之后第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,潘发勇、龚良兰夫妻见识了新媒体的力量,看到了短视频和直播为家乡产品带来的广阔市场。龚良兰擅长蜡染,而潘发勇则擅长芦笙舞,他们的手艺和才艺成为返乡创业的独特优势。
图为摆贝村“月亮山部落”蜡染作坊。新华网发(黄芳薪 摄)
除了蜡染刺绣产业,罗丽萍还积极推动民宿产业的发展。罗丽萍到任后,摆贝村引进的“栖山海民宿”顺利投入运营,村集体公司开办的两栋村集体民宿也已完工。“在摆贝,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。”栖山海民宿的老板殷伟来自佛山,从事文旅行业近二十年,现被榕江县政府聘为文旅产业发展顾问,以半公益和半商业的作法进行乡村帮扶实现共同发展,以民宿的经营带动村民增收。
图为摆贝村栖山海民宿。新华网发(黄芳薪 摄)
摆贝村还计划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,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。随着住、吃、游、学等消费点的不断增加和完善,摆贝村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非遗文旅产业的华丽转身。2023年,全村非遗相关产业共计收入80万元,人均收入提高了11.74%,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93.97%。罗丽萍满怀希望地说:“我希望摆贝村能成为一个世外桃源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家,共同推动家乡的发展。”(黄芳薪)